毒澱粉事件
事發過程
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,有業者使用未經核准的順丁烯二酸化製澱粉,製成黑輪、粉圓、板條等食品,引起消費者恐慌。基隆市衛生局確保民眾飲食安全,接二連三追蹤不安全食品流向,針對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布檢出順丁烯二酸的產品,衛生局決心持續稽查食品業者是否販售或使用。
被指為毒澱粉的始作俑者,王老師出面,大家才驚覺,原來澱粉摻順丁烯二酸的作法,在台灣已經流傳42年,民眾長期以來都可能吃到毒澱粉產品,毒物專家林杰樑還說,他追蹤200名腎病患者,發現他們明明吃粄條等低蛋白食物,病情卻反而加重,一直百思不得其解,如今推斷可能就是攝取太多毒澱粉惹禍。
回憶研發動機,王老師出面,自曝曾指導「協奇」製粉廠獨門技術,才讓大家發現,含有順丁烯二酸的毒澱粉,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傷害台灣民眾42年。
中毒食品
毒澱粉重創「MIT台灣製造」名聲,染毒食品項目查不完,衛生署為設定6月1日為「D-Day」,3天內要全面清查所有原料澱粉廠、販賣業者。粄條、肉圓、黑輪、粉圓、芋圓、地瓜圓、豆花、粉粿等8項澱粉食品的業者,6月1日起都要出具安全證明。
針對化學品順丁烯二酸酐非法流入食用澱粉事件,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,日前涉案的澱粉包括地瓜粉、蕃薯粉、酥炸粉、黑輪粉、清粉、澄粉或粗粉等,受影響的市售產品包括粉圓、芋圓類、板條、魚肉煉製品類(關東煮)、肉圓、豆花及粉粿等。經查證屬實的違規產品,已由轄區衛生局勒令下架停止販售並限期回收,如果業者沒有依限完成回收者,將進一步再依食品回收銷毀辦法處以3~15萬元,目前回收封存量總計206.35噸。
現況
不肖業者在澱粉中違規添加「順丁稀二酸」,引爆毒澱粉風暴。對此,環保署長沈世宏強調,「順丁稀二酸」並沒有達到要列為毒性化學物質管理的條件,因此毒澱粉事件還是要回歸「食管法」,管制業者違法添加。不過食管局長康照洲表示,原料管理單位如果能要求化工原料廠紀錄貨品流向,加強前端限制,才不會任意把工業原料賣給食品業者。
沈世宏認為,「順丁稀二酸」雖然是化學原料,但是還沒有達到要列為毒性化學物質管理的條件,世界各國也都沒有列入,因此環保署並沒有對「順丁稀二酸」的流向加以監控,現在的問題還是要回歸食管法,去避免不肖業者違規添加。
不過康照洲卻認為,現在完全沒有規範工業原料不能賣到食品廠,因此還是希望原料管理單位,能夠建立化學原料販賣紀錄,避免不肖業者心存僥倖,將工業原料賣給食品廠。
康照洲強調,這並非是衛生單位要推卸責任,而是希望在整個過程中增加一把鎖,降低違法添加的行為。
心得
現在毒澱粉風波已經造成社會大眾的恐慌,這段期間幾乎每一天都可以查出大量的中毒食品,而這個事件也已經傳到其他國家,我覺得台灣政府要負全責,讓這件事情平息,給所有人一個交代。
資料來源
http://tw.news.search.yahoo.com/search;_ylt=A3eg.nWmrKVR3HMAnqki2At.?&p=%E6%AF%92%E6%BE%B1%E7%B2%89%E4%BA%8B%E4%BB%B6&fr2=piv-blog